点击上方蓝字“五味古法中医”→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就不会错过每篇好文章啦!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南沙参,北沙参和南沙参大概对比下:
药材南沙参北沙参科属桔梗科,质地空疏。伞形科,质地坚实。性状呈圆锥形或圆柱形,略弯曲,长7~27cm,直径0.8~3cm。表面*白色或淡棕*色,凹陷处常有残留粗皮,上部多有深陷横纹,呈断续的环状,下部有纵纹和纵沟。顶端具1或2个根茎。体轻,质松泡,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白色,多裂隙。气微,味微甘。呈细长圆柱形,偶有分枝,长15~45cm,直径0.4~1.2cm。表面淡*白色,略粗糙,偶有残存外皮,不去外皮的表面*棕色。全体有细纵皱纹和纵沟,并有棕*色点状细根痕;顶端常留有*棕色根茎残基;上端稍细,中部略粗,下部渐细。质脆,易折断,断面皮部浅*白色,木部*色。气特异,味微甘。形状又称大沙参、空沙参,其形粗大。又称北条参、细条参,其形细长。专长专长于入“肺”,偏于清肺祛痰止咳。专长于入“胃”,偏于养阴生津止渴。南沙参NanshashenADENOPHORAERADIX来源本品为桔梗科植物轮叶沙参Adenophoratetraphylla(Thunb.)Fisch或沙参AdenophorastrictaMiq.的干燥根。
图片来源教材
下面果果鱼儿分享
产地主产于安徽、江苏、浙江、贵州等地。
采收加工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后趁鲜刮去粗皮,洗净,干燥。
性状鉴别本品呈圆锥形或圆柱形,略弯曲,长7~27cm,直径0.8~3cm。表面*白色或淡棕*色,凹陷处常有残留粗皮,上部多有深陷横纹,呈断续的环状,下部有纵纹和纵沟。顶端具1或2个根茎。体轻,质松泡,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白色,多裂隙。气微,味微甘。
饮片
为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厚片。切面*白色或类白色,有多数不规则裂隙,呈花纹状;周边*白色或淡棕*色,皱缩。气微,味微甘。
性味归经甘,微寒。归肺、胃经。
性能特点本品味甘能补,微寒清凉,入肺、胃经,为凉补之品。主以清肺养阴、益胃生津,兼以益气、祛痰,善治肺胃阴虚有热诸证,兼气虚或夹痰者尤宜。
功效清肺养阴,祛痰,益气。
主治病证(1)肺热燥咳有痰,阴虚劳嗽咯血。
(2)气阴两伤的舌干口渴。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干品9~15g,鲜品15~30g;或入丸散。鲜用清热养阴生津力较好。
使用注意本品甘寒,故虚寒证忌服。反黎芦。
故事传说东汉末年,医学家华佗的弟子吴普随华佗行医,一日见一少年的小腹及阴中引痛如绞,汗流满面,疼痛欲绝。华佗令吴普前往医之。吴普取出沙参捣筛为末,米酒送服一小匙而愈。华佗为吴而悦。又一日,一妇人白带甚多,吴普又用沙参为末,令每服二钱,米饮调下而愈。华佗问吴普用药之由,吴普曰:“白带多因七情内伤或下元虚冷所致。”华佗对吴普的长进极为欣慰。
清代*云鹄《粥谱》云:“用沙参、粳米、冰糖煮粥,润肺养胃,热病口渴有效。”清初傅青主认为,骨蒸有汗宜牡丹皮,骨蒸无汗宜沙参,有汗无汗地骨皮均宜服用。傅云:“用沙参补阴,原不入脑,今用于川芎之中而蔓荆、细辛,直走于巅,则沙参不能下行,不得不同群药入脑中。夫补其脑则风不能存,而脑自愈,头痛亦除矣。”他还强调,此方不但能治头痛,兼治脑疼,无不神效。
品牌传播
企业专访
投稿合作
请添加: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网络。我们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