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参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做对这6件事,秋季养生少生病,还能延缓衰
TUhjnbcbe - 2023/10/21 20:19:00
北京市中科医院 http://www.xuexily.com/index.html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立秋过后气温逐渐由升温转成降温,气候虽然早晚凉爽,但人极易倦怠、乏力等。秋季阳气渐收,阴气生长,故保养体内阴气成为首要任务,而养阴的关键在于防燥,这一原则应具体贯彻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起居养生:

立秋后,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人应当开始做好保养阳气的准备。在起居上应做到“早睡早起”,因为早睡可以顺应阳气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同时保持充足的睡眠,可防秋乏。

同时要密切注意天气,一旦出现“秋老虎”,要注意防暑降温。立秋后昼夜温差逐渐变大,也要注意添加衣物,防止因受凉而伤及肺部。不要一整夜开空调,早晚清凉时分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精神养生

从夏天进入秋天,阳光照射逐渐减少,人体的生物钟尚不能适应日照时间短的变化,导致生理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因而容易出现情绪及精神状态的紊乱。因此保持内心宁静,情绪乐观,舒畅胸怀,抛开一切烦恼,避免悲伤情绪,是秋季养生的一个好方法。

此外,培养兴趣爱好,情绪低落时,可转移注意力,也可以适当喝点绿茶或咖啡,吃点香蕉等,可以起到兴奋神经系统,改善心情的作用。

房事养生:

中医认为,在秋季应注意顺应自然界收藏的规律,节制房事,蓄养阴精。这点对于中年人特别重要。因为当人年过40岁以后,阳气由旺盛逐渐减弱,到了老年精力更加衰退,是自然的趋势。如果能善自珍摄,不过分透支体力,注意养肾保精,则能延缓衰老,达到长寿,所以中年人节欲十分必要。

饮食养生

秋天的主要气候特点是“燥”,空气中缺少水分,人体同样缺少水分。古代就有对付秋燥的饮食良方:“朝朝盐水,晚晚蜜汤。”白天喝点淡盐水,晚上喝点蜂蜜水,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办法又是秋季养生、抗衰老的饮食良方。

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宜多吃酸性食物,如苹果、橘子、猕猴桃、白萝卜、白梨等;少吃辛辣食物,如葱、姜等。银耳、豆腐、百合、蜂蜜、糯米、粳米、豆芽等有润肺作用,宜常吃。此外,秋季主养肺,可适当喝些鸡汤、骨汤等。

经过炎热的夏季,人的胃肠功能较弱,还没有调理过来,不宜吃太多的肉类等高蛋白食品,以免增加肠胃负担,影响胃肠功能。与肉食相比,叶类、花菜和部分瓜果蔬菜淡补功效更为突出,如茄子、鲜藕、绿豆芽、丝瓜、黄瓜、冬瓜、苦瓜等清淡食物都具有清暑化湿的功效。

运动养生

进入秋季,天气逐渐凉爽,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人们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秋天是养“收”的时分,因人体阴精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期间,不适合选择运动量大的运动,避免运动后出汗过多,容易使邪气趁虚而入。尤其是老人、体质虚弱者更要注意运动适度。

建议选择一些使情绪稳定、安定心神的运动方式,如爬山、游泳、太极拳、瑜伽,八段锦、五禽戏等中医养生操。长期坚持可增强心肺功能,也可放松心情。

此外,秋季运动还要格外留意防秋燥,每次锻炼后应多吃些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食物,若出汗较多,可适量补些盐水,以少数、屡次、缓饮为原则。

药物养生

秋季气候干燥,肺气旺盛,肝气虚弱,脾胃易受影响,所以季秋药补的基本原则应是以滋润为主,忌耗散,辅以补养气血。常用药物有:西洋参、沙参、茨实、玉竹、天冬、麦冬、百合、女贞子、胡麻仁、干地黄等。

1
查看完整版本: 做对这6件事,秋季养生少生病,还能延缓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