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黄穗平广东省名中医、医学博士、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医院脾胃科大科行政主任。
近日,经过专家研判,广州市实现全市无中高风险地区,行程卡“摘星”。至此,广东全省没有中高风险地区,全域低风险。由于疫情防控工作仍然复杂严峻,防护工作不能麻痹大意。
从中医学说,不管什么疾病,它的发生和发展,虽然错综复杂,但概括来不外是人体的正气和外来的邪气两个方面。不管是奥密克戎病毒也好、德尔塔病毒也好,新型冠状病毒就是一种特殊的邪气,属于中医“疫病”范畴。而人体免疫系统对病毒的反应能力和抵抗能力就是正气。
如果双方达成协调,人体内的实力很强,邪气不敢轻举妄动,遵守诺言,互不干涉,相安无事,这就是无症状患者。如果疫邪闯进来,人体实力还可以,但邪气出尔反尔,双方动手打起来,但疫邪打输了,人体又没有大碍,这就是轻症患者。倘若邪气蛮不讲理,人体实力不强但又不甘示弱,双方大动干戈,你死我活,两败俱伤,这就是重症或危重患者。
01
正气强弱是关键
所以,外来邪气与人体正气的斗争以及双方之间力量的对比影响着疾病的演变与转归。
中医学在注重袪邪外出的同时,更重视扶助正气的作用。早在《黄帝内经》就这样提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这就是说人体正气旺盛,则入侵人体的邪气不易引发疾病;否则,其病人肯定是正气不足。
所以说,受外邪侵袭是否发病的关键还是在于正气的强弱。从数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病学资料就可以看出,那些无症状感染者、轻症患者往往平时身体无恙,正气充足,而那些重症患者平时就已经患有多种慢性基础疾病,或者发病前过于疲劳,正气受损。
02
外做好防护,內养好正气
维护健康的根本宗旨在于“内养正气,外防邪气”。关于外防邪气的方法相信大家都已经掌握,例如戴口罩、勤洗手、常消毒、多通风、不聚餐、不扎堆等等。而内养正气的方法你又是否掌握了呢?
中医学认为,正气含义有二,一是构成人体维持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如水谷之气、呼吸之气等;二是指腑脏经络之功能等,包括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等。这些分类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正气的组成和作用。不管如何分类,养护正气的方法不外乎以下4点:
■饮食有节
在平日里的饮食方式要食不厌精、营养均衡、选料精细,食物以清淡、易于消化为主,不过食肥甘之品,也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还有重要的一点,要做到三餐定时。
■劳逸结合
正如古人的养生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听”。劳逸结合就是让我们每天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顺应自然的昼夜更替,养生的效果才会更加的明显。
■情志调畅
做到经常保持心情愉快,精神安定,不追逐名利,不忧患得失,就能使自身抵抗力增强,免疫力提高,病邪也就不能引发疾病了。
■适当运动
通过体育运动方式进行锻炼,可以活动筋骨,调节气息,静心宁神来畅达经络,疏通气血,和调脏腑,达到增强体质,益寿延年的目的。
03
善用汤膳,祛湿健脾养正气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中医的“疫病”范畴,是感受湿疫毒而发病。防病治病要从祛湿入手。广东地区气候炎热、湿气较盛,易产生热盛阳浮、汗多伤津、湿阻脾胃的情况。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正所谓“四季脾旺不受邪”,脾胃功能强的人抵抗力强,就不易生病。结合当前的病情、气候和日常生活特点,在这里我给大家推荐3道简易的预防茶方,以顾护人体的肺胃津液和调运脾胃为主,佐以清利湿热。健运脾胃的同时,能提高人体的正气,预防疫邪,希望能帮到您。
‖预防方推荐
普通人群食疗汤膳
适用范围:平素身体状况较好,无基础疾病,但受气候影响,出汗较多,容易口干、饮水较多、容易怕热及胃口一般者。
处方组成:竹叶5克,葛根克,沙参15克,党参15克,甘草10克,东北大米25克,陈皮20克,薏苡仁30克。
用法:加水ml,煮沸20分钟左右,煮取ml(煮成药茶即可,无需煮成粥),供一家三口人饮用,每人ml,分2次服,连服3-5天。
功效:益气生津护胃,清热化湿。
‖食疗方推荐
特殊人群食疗汤膳
适用范围:有慢性基础疾病、居家隔离人群及管理人员、密切接触者,平时容易疲劳,易气短乏力,汗多,口干,容易口渴,口味粘腻,胃口一般者。
处方组成:葛根g,淡豆豉45g,乌梅20g,葱白(东北大葱)4段(后下),茵陈25g,藿香15g,生姜3片。
用法:加水ml,煮沸20分钟左右,葱白最后10分钟才放入煎煮,煮取ml,供一家三口人饮用,每人ml,分2次服,连服3-5天。
功效:健运脾胃、养阴生津、化湿解表。
‖食疗方推荐
儿童食疗汤膳
适用范围:4岁-10岁年龄段的儿童。
处方组成:新鲜粉葛60-g,黄豆10g,黑豆10g,绿豆5g,葱白(东北大葱)2段(后下),生姜2片,红枣2个。
用法:加水ml,煮沸30分钟左右,葱白最后10分钟才放入煎煮,煮取ml,供一位儿童当水分次饮用,如有多位儿童,可相应增加用量。服3-5天。
功效:健脾胃、养肺胃津液。■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