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中国农历中被最早测定的节气之一,也是千百年来的传统文化符号之一。随着现代生活的节奏加快,一些传统节日不是渐渐地被岁月淡化了,就是被人们遗忘了。然而农历十一月的“冬至节”却历久弥新,反而推衍成盛大的民间美食节。冬至怎么过?冬至吃什么?这些都展示着我们生活发生着巨大转变。
现场篇
飞涨的价格挡不住吃货的心
冬至喝羊肉汤,是一些人独特的消费习惯。每年一到冬至,街头都会出现一道独特的风景:数十上百元一斤的羊肉汤店铺人满为患,羊肉汤餐馆里三层外三层被围挤得水泄不通,寒风中坐在街边等翻台的食客队伍排成长龙。尽管预测今年的羊肉餐汤馆价格飞涨或超过元一斤,也挡不住吃货们对羊肉汤的爱。
冬至前夕小编走访了部分羊肉餐馆发现,冬至前后喝羊肉汤几乎就是一种传统习俗,冬至的消费中吃羊肉占了很大的比例。一位72岁的老人对小编说:“老年人都特别看重节气,冬至吃羊肉的习俗是一代一代人传下来的,现在其实吃的就是一种记忆。羊肉汤的味道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一家人团聚的热闹劲。”
食材选择更加多元化
古代曾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而如今中国人的冬至,更多简化为一种饮食习俗:“北方吃饺子,南方吃汤圆。”而如今的选择更加多元化,除了传统的羊肉,牛肉、鸡鸭鱼也都是冬至餐桌上的主角。
小编近日来到多个菜市场看见,许多家庭主妇在准备冬至食材时,尽管羊肉是主打,但是卤菜也是必不可少的菜肴。12月17日,家住成都成华区驷马桥的徐艳手提购物车专程来到秀丽东方的幸福场集市。她说:“这里的羊肉价格比市区便宜很多,我屋头人多,今天特意提前来买一条羊腿回去,冬至让一家人吃巴适。”除了炖羊肉汤,徐艳还准备买麻油鸭、卤猪耳朵和卤肥肠,“这些川味卤菜下酒安逸,再喝上一碗羊肉汤,那种感觉简直不摆了哦。”徐艳告诉小编,以前家里经济拮据,冬至吃羊肉是一种奢侈,现在生活那么好,选择食材的内容非常广泛,吃羊肉已经算是家常便饭了。她说:“前不久召开的党的十九大,让我们对今后的生活有更美好的期盼,老百姓的腰包鼓了,就可以享受更高的生活品质了。”
名人篇
川菜大师彭子渝:寒冷时节老人多喝药膳炖汤
每当冬至来临,川菜大师彭子渝家的厨房总会有一锅热气腾腾的炖汤菜。他说:“我们家里喜欢吃炖汤,我和老伴岁数都大了,不仅我们比较喜欢吃滋补性的汤,孙子也需要这种汤补充营养。”
尽管冬至人们大多爱吃牛羊肉火锅之类,但彭子渝建议:“老年人尽量少吃燥火的,特别是辣的。火锅不是不能吃,但不能多吃,毕竟太过辛辣,会刺激老年人。”彭子渝透露他最喜欢的是药膳炖汤,“我用半只鸡炖薏仁和沙参。薏仁除湿,对四川人来说也比较好。这种很简单的滋补性效果比较好,汤里面加药但不要吃出药味来。”彭子渝认为,炖汤的药膳不是医病的,药膳的目的是提高自己的免疫能力,是中老年调整自己的机能。药膳是美食,它的力度点是美食,美食就是好吃。把药放多了不好吃了,它就不叫美食了。比如当归少放一点,有一股清香味,放多了就失去了美食的意义了。彭子渝说:“中老年人可以多吃一点炖的食品,可能有些家庭觉得做炖汤很麻烦,其实不然,比如炖鸡就炖四分之一,炖出来一顿就可以吃完,这种既好吃又不浪费。”
编导金乃凡:冬至节要为生活找点乐子
天气寒冷,从汉代延续下来的我国的传统节日冬至节如期而至,说到记忆中的冬至节,国家一级编剧、导演金乃凡先生说:“以前经济条件不好,不怎么注重这些节气,现在日子好了,才有了这个概念,冬至节也越过越丰富。”
在年过七旬的金老先生记忆中,三四十年前在成都鲜少见到卖羊肉的,更别说吃羊肉的馆子了。作为原战旗文工团的演员,年轻时的金乃凡也时常到外地去演出,尝到了内蒙、西北大草原一带的羊肉,对那美味念念不忘,“后来经济发达了,物资交流更频繁,在成都也能吃到北方上好的羊肉。小关庙一条街吃羊肉的盛况我是见识了,到了冬至节,我们也会约上几个老友和家人一起热热闹闹聚一聚,给生活找点儿乐子,有意识地庆祝一下。”
画家杨忠荣:“吃”之余更应重视文化内涵
“中国人非常注重自己的家族历史和繁衍,对家庭的维系是非常重视的。”画家杨忠荣认为,冬至是传统文化的符号,举办祭拜仪式带来的神圣感,对家族成员有约束和教化的意义。在沿袭“吃”的风俗之余,中国人应更重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杨忠荣说:“成都人冬至有喝羊肉汤的习俗,我们家也不例外。一年将尽,大家忙了整整一年了,人生的滋味、工作的辛劳等等,可谓是酸甜苦辣咸。到了冬至,这种种的担子要放下了,喘口气,歇一歇。不管是上街买羊肉炖汤,还是举家下馆子喝羊肉汤,其实这就意味着新年就快要到了。(本报记者慕婉蓉)
故事篇
在家做羊肉大餐
“以前的冬至节我们一家人都喜欢去外面餐馆,去年开始,儿子自己在家动手做羊肉宴,各种吃法都有,既经济又实惠又卫生。”谈到如何过冬至,家住成都市草堂北路、63岁的王哲厚告诉小编。
王大爷说,上周末,喜欢下厨的儿子就买来了一大块羊腿做了一桌羊肉大餐,提前过了冬至。“我儿子花样弄得多哦,一个羊腿做了羊肉汤、粉蒸羊肉、葱爆羊肉等菜,味道也不比外面差,我们一家人聚在一起,其乐融融。老年人汤不能喝多了,适当即可。”
变着花样过冬至
说起过冬至,李婆婆满是感慨。回忆往年冬至节,下午5点半老两口就匆匆赶到成都小关庙羊肉一条街占位子,整条街人满为患,商家忙得不亦乐乎。“左等右等,上班的儿孙们近8时到齐开始进食,折腾了两个多小时,虽然肚子饱了,身子也暖和了,但耳朵里灌满了嘈杂声,我们老两口也觉得疲惫不堪啊。”
其实吃羊肉汤锅不拘于非要冬至这天,随时都可以吃,有钱有时间天天过节。李婆婆说:“今年入冬以来,我在家就熬过两回羊肉汤锅。羊骨、羊杂、羊肉货真价实,白菜、萝卜、藕、莴笋新鲜价廉,一点不比在羊肉汤锅馆子吃差。”
专家篇
张皓:冬至最重要是家人团聚
心理专家张皓告诉记者,冬至这一天她和家人都会吃一顿香喷喷的羊肉。“往年我们都是在外面的羊肉餐馆吃,去年我们从内蒙买了一只大羊腿回来,自己放料清炖,一家人美美的吃了一顿,那种滋味非常难忘。”
张皓说,在冬至,最重要的是一家人团聚,对于老年人来说,家人在一起热热闹闹吃饭是最开心的事情。中国的传统节气都有特殊的文化内涵,其实这也是一种文化传承的方式。冬至节气是中国古人智慧的体现,是有规律的,有依据的。到冬季大家都更加注重养生,也符合天地万物的节律。“冬至家人相聚,除了体味和传承传统文化之外,还要传达一个信息就是我们要尊重自然规律,天冷要养生,要吃一点羊肉增加热量增强抵抗力,家人之间要相互关心,学会照顾好自己和家人。”